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规章制度>详细内容

关于印发《“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 【字体: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印发《“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各部门: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学校第五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党委会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2月23日


附件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为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甘肃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甘肃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3)》,结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和未来发展要求,编制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背景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以“学习、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推进三项改革,实施十大工程,“十三五”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学校在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基础上,成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等,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

——办学思路更加清晰。规范校、校名、校训、校歌等形象标识,凝练了“团结、勤勉、求实、拓新”的学校精神,总结了“敬业乐业、奋斗奉献”校风、“严谨朴实、守正出新”教风和“勤学善思、崇德强技”学风,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师生行为规范,着力塑造学校“灵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形成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管理兴校发展战略和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确立了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一个中心三大保障三大改革十大工程发展举措,全力推进学高质量发展。

——管理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制定并遵循《学院章程》,修订)130余项管理制度,建立基本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体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等制度基础得到巩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打造政治坚定、团结和谐、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加强议事决策机制建设修订完善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通过新设、撤销、重组等方式改革内部机构设置,优化部门工作职能,有效升了整体运行效能管理能力和水平构建了“大党建、大思政、大教务、大学工、大后勤协同管理模式。健全了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高校管理体制,综合管理水平治理能力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办学规模稳中向好“十三五”期间,全日制在校生保持在6500—8800人,“十三五”末在校生规模8815人,自学考试本科在籍生2500多人。“十三五”期间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2311人,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3578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3491人(次),开展动物诊疗、家禽养殖、农机技术等农业技术推广、新型农民培训3059人(次)。

——专业课程特色鲜明。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1+6”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1121”教学改革计划,形成了9大专业类群48个专业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体系。获批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2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3个、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主持或参与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建成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引进在线开放课12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6门。

——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引进各类人才42。教授26人、副教授117人,高级职称所占比例4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由68人增至90人,占专任教师的26%,博士2人。“双师型”教师达117人。建成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个,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园丁奖2名、技术标兵2名先进工作者1名、青年教师成才奖6名,7名教授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

——学生素质教育形成品牌。坚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构建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学生主体作用和学校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181”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和“1+3”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更具办学特色。“十三五”期间,大学生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10项,省级奖61项;有3个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立项,30个项目获省级立项;16个项目获国家级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40个项目获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逐步提高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8个产教融合中心、11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9项。主持、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7项,获地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7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210项,发明专利3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6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10篇。

——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全国134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全省26所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办学。校企共建大北农创业学院、东风商用车创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和中厦海运产业学院等,组建“天球班”等98个校企合作班展“订单教育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成立大北农动保中心、甘肃傲农饲料分析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和东风商用车检测中心等。牵头成立甘肃省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参加组建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中国现代畜牧业、甘肃现代农业、甘肃焊接专业、甘肃智能制造等职教集团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国际农牧职业教育联盟、中国现代畜牧职教集团等的联系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及影响

——社会服务(精准扶贫)彰显担当。认真落实《甘肃省实施“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精神,选派6名干部赴庆阳市环县车道乡常年驻村帮扶,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方案,实施帮扶项目11个,累积投入资金100余万元。2017年以来,为帮扶村125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8万元,为环县籍64名学生免除学杂费29.73万元,免除4483名扩招专项学生学费2017.35万元。针对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双零”培养,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精准推荐就业服务,实现贫困学生充分就业。发挥生产型实训基地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以学校猪、鸡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每年向社会提供鸡苗20万羽、种蛋30万枚、种猪100头、肉猪500头,指导养猪小区百余处、指导畜禽养殖户200多户。学校动物医院常年为社会服务,每年诊疗病畜1500多头、冻配黄牛1000多头,猪人工授精300多头。学校被确定为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加大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决算收入每年均保持在1.35亿元左右。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47.1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建成弘苑餐厅、兽医实训大楼、大学生服务中心等,新建、改造农机实训中心、园艺技术实训基地、葡萄酒实训基地、实习牧场(种猪场)、实习工厂、中草药与牧草基地、宠物养护与驯导基地建设项目等10多个基础设施,改造东、西校区标准化运动操场,完成校园电路改造、校园文化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改等项目,拆旧6000多平方米,学被评为“武威市文明校园”。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扩容主干网络带宽,内网扩充带宽达到千兆以上,出口及主要线路达到万兆以上,基础网络性能及可靠性显著提升。投资400万元完成校园有线网络接入,投资180万元对普通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投资350万完成校园安防系统建设项目。投资20万元建成学校集群式网站。90多万完成档案信息化建设。投资40万元对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硬件进行了更新升级。通过智慧树平台引进38门国内名校名师优质网络线上课程资源。引进超星、知网等专业资源库建成电子阅览室。投资70余万元接入政务内网和纪检专网,建成办公OA系统,开通“陇政钉”网上办公系统,实施协同办公系统,使教学、科研、办公、管理、服务实现网络化,学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党建思政工作水平显著提高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树立大思政理念,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1个建成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各1个省委组织部命名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注重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工作,认真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领全体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基本经验

——必须始终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凝聚改革发展合力。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委统筹改革发展稳定能力和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必须始终以科学规划为总揽提升管理治理水平。我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学院章程》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谋划能力和依法办事水平。

——必须始终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坚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道路,以教育教学改革“十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办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必须始终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我们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双零”培养、“订单”教育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以骨干专业为依托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技能服务。

——必须始终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坚持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兴师引智、培英育才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教师素质提升、专业带头人选拔等计划加大教师培训提高、实践锻炼力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整体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必须始终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我们坚持与国家职业教育决策部署同向同行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同频共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比较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思路下积极寻找学校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三)机遇与挑战

——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职业院校师生的亲切关怀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教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高职教育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和省上的政策红利不断集聚和释放各项改革举措逐步落实见效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也将为职业教育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双高计划”建设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重点任务的提出,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和社会认可度逐步得到提升,迎来了新的跨越式发展期,也对职业院校进一步提高适应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质图强,增值赋能,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学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要求,使我们备受鼓舞,增强了办学的信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是我省唯一一所以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还在农村办学的高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尤其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汽车等专业优势明显。但农牧、农机类专业在从众前提下,仍属于后手选择的专业,作为农科院校,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既面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也面临机遇挑战,主要表现在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提速机遇、创新驱动带来的并跑机遇、社会均衡发展带来的补齐机遇, “一带一路”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带来的开放机遇,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培优以及省部共建打造“技能甘肃”带来的参与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

——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党委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砥砺奋进,锐意进取,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努力开创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党员干部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干事创业敢担当的精神和信心需要进一步提振,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进一步增强。

——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还不足。地处乡镇社会公共资源匮乏对高等教育的支撑能力有限加之学多年办学进程中历史欠账太多改革创新难度较大、进展缓慢成效还不显著

——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大学校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治理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干部抓工作落实工作不力的惩戒和问责机制尚未健全。

——整体内涵建设相对滞后运用政策抓机遇、抓项目的意识不强改革创新的动力不足各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不平衡、不充分标志性、特色性的成果仍很少高端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还需加快受地域等因素影响人才引进难度大人才流失严重。

——招生形势仍然严峻。目前学校发展现状仍处在规模效益为主的发展阶段,招生工作仍然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随着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进,受地域、专业等多方影响,生源数量质量逐年下降,对于学校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就业导向都是巨大挑战。 

——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校地处乡镇,城镇化程度较低,办学环境差,支撑能力弱,缺少现代城市基础条件,交通、医疗、生活和文化设施落后,周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学校的发展影响较大,加之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相对落后,都不同程度制约招生就业、人才引进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事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大力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管理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也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

——对外交流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沟通,加强与兄弟院校、合作企业的交流合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视野,创造条件,主动出击,借鉴兄弟院校成功蓝本,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路径。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三新”,聚焦“一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主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目标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党建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管理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理顺体制机制,狠抓整改落实,不断增强办学活力、丰富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以党建推动事业发展”,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认真落实国家、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要求,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办学理念,践行“自强、明德、尚能、笃行”校训,弘扬“团结、勤勉、求实、拓新”学校精神,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办学传统,树立“教学决定生存、成果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制度决定成败、创新决定发展”工作理念,积极寻找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道路,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办学格局,秉承“在行业背景下办学,在职业氛围中育人”办学理念,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跟新农科新工科发展步伐,坚持工与农结合、经贸与人文补充,各专业(群)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建设定位,按照“固优、强特、扶需”原则和“做大经贸与人文类专业,做强畜牧兽医(宠物)与农机汽车类专业做优智能信息与装备制造类专业做精食品药品与葡萄酒类专业”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三)发展原则

1.坚持服务导向,质量为重。坚持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深化“三教”改革,强化“三全”育人,建立“全面、全程、全员”质量文化治理体系,培育教职工“以人为本”的敬业精神和质量意识,培养教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实现学校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质量文化氛围。坚持以规范“学生行为准则”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将质量品质和质量意识植入学生内心。全面加强校园环境、教室、公寓、实训室等质量文化设施建设,实现绿化、物业、保卫、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让校园“净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文起来”,努力打造更加适合师生生活学习的校园环境,提升环境育人水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内涵发展,实现学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2.坚持服务“三农”,特色办学。以服务“三农”为主线,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发“三农三多”(农业的多种功能、农民的多项技能和农村的多元价值),积极推动专业建设和专业调整。紧跟产业需求,主动对接产业链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主动适应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和“六个新武威”实践,对接甘肃省六大特色支柱产业、武威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及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对接乡村振兴和“三农”重点需要,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开发特色优势专业,构建与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体系及动态调整和质量保证机制,积极开展农牧产业科技培训,强化学校特色和品牌

3.坚持创新为要,改革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发展动力,整体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办学开放新格局。

4.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提升是实现人才强校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升,“培育、引进、用好”人才,“识才、爱才、敬才”,“引才、用才、聚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狠抓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5.坚持规范管理,依法治校。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干部培养,规范学校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推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运行监督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顺利通过省级“双高计划”建设评估验收,争取1—4个专业试办本科(招生),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和省级绿色学校,到2025年,基本建设成为“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的职业高等学校”,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特色更加凸显,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拓展,为争取下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或申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具体目标

——办学规模1000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左右。本科自考及其他学生2000人左右。

——技术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技能培训,年职业技能鉴定3000人(次),技术技能培训20000人(次)。

——优化专业结构。超前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优化新工科专业设置,围绕农业行业和地方支柱产业,紧跟教育部加快新农科新工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适时调整老专业,增设新专业5—8个,集中打造8—10个校级品牌(骨干)专业或专业群,4—6个省级骨干专业或专业群,1—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或专业群。

——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增加教师编制,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聘用工作,专任教师力争达到400人,博士学位教师5—10人。构建国培、省培、校培、院培四级培训体系,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培训计划。集中打造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个,名师工作室2—3个,校企应用协同创新团队2—3个,培育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4—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集中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新建党史学习馆、挑战杯作品展示馆、校史馆、畜牧文化馆、兽医标本馆、汽车文化馆、雅南艺术训练中心、宠物食品厂等,集中打造宠物养护与训导实训基地、中草药栽培实训基地、食品药品实训基地等,在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基础上,集中打造1—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4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68个学校产教融合服务中心、1—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等,力争实现教学、实训、科研、培训和技术服务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风雨操场1幢(西校区)、学生公寓(楼)5幢、博士公寓8套、信息中心大楼1幢、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1个,产教融合中心(实习工厂)大楼2幢,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2个、录播室1个、智慧教室8个,全部教学班更换智慧黑板。维修改造校园道路、西校区东围墙(校门)、大礼堂、图书馆、东西校区1号教学楼、办公楼及明德园(二期),坚持“绿化、美化、文化、现代化”,改扩建两大广场(溯源广场、自强广场)、三大花园(明德园、尚能园、笃行园)等

——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对标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建设目标,针对学校存在的弱项和短板,进一步凝练特色、打造品牌,精准施策、取长补短,高质量完成“提质培优”和“技能甘肃”工作任务清单,扎实推进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省级“双高计划”建设。

——学生管理服务。巩固拓展“181”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八项行动”,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

(五)发展举措

概括为:“一个中心,三项改革,五抓五促,十大工程,三大保障”。即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三项改革”;坚持抓学习促工作、抓党建促引领、抓作风促落实、抓项目促发展、文化促提升“五抓五促”工作举措;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拓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学生文明宿舍创建、科研创新引领、人才强校战略、精神文化引领、魅力校园凝聚、智慧校园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十大工程”;提供思想、组织、制度“三大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任务,把牢改革发展正确方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管宣传、管阵地、管意识形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贯彻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师生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抓学习工作”工作思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坚持党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实施“大学习、大培训”工程,认真落实《教职工学习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实施意见

2.加强能力素质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做好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全面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作”五年行动计划,建立蹲苗育苗机制,健全完善年轻干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和持续培养工作机制,注重在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完善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党建带群建,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民主党派教师制度,统筹推进党外知识分子和网络人士统战工作。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树立“抓党建促引领”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党建领航工程“五个计划”,坚持在大局下思考、谋划和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严格党组织组织生活制度的通知》,建立“1845”机制,即紧扣“一条主线”,落实“八项制度”,丰富“四大载体”,强化“五大保障”。全面落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领办党建创新项目和重点项目。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质增效,努力建成党建工作示范点,形成品牌活动和特色项目,申报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巩固和提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和“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建设。积极申报全国全省党建工作示范校,再打造建设一批样板党支部。深入开展“双培”计划,注重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加强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学生工作部建设规范主要职责和运行机制。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把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各环节。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重视运用微党课等方式,探索学习阵地建在云端、服务工作做进网络、党务管理搬到线上等做法,全面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

4.加强党建监督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作风纪律转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坚决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以履职责、担担子、抓落实为主线,以明规矩、严纪律、强约束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组织的监督作用,紧盯权力配置,制定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推动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综合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把握政策策略,严格规范工作程序,依规依纪依法行使权力。实施政令畅通、抓源治本、形象树立、暖心关爱、素质提升“五大工程”,探索实施党风清廉、风清爽、校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五清工程持续推进上下联动集中整治漠视侵害师生利益突出问题。树立“抓作风促落实”工作思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持之以恒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培育奋进文化,践行“一线规则”,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部门、党支部、班级制度,扎实推进落实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上讲台、联系学生制度,开展“三进三知”和“三联系三访问”活动,做到经常深入师生、深入基层。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办学模式改革

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凝特色,调整结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

1.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坚持依法治校,遵循《学院章程》,增强学面向社会依法办学自主权。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办学,试点推进“双主体”办学机制,建立起学党委统筹、部门职能整合、形成工作合力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大行业组织在学教学管理中的指导地位,建立起多方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优化整合内设机构突出教学部门主体地位成立二级学院积极探索深化院校两级管理机制。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标志性成果。开展与本科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办学改革试点。健全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助学等制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2.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企入校,鼓励企业在学校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成立生物科技产业学院、隆慕宠物产业学院等58个产业学院。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教学模式改革。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继续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探索试行弹性学制

3.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激发办学活力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国际农牧职业教育联盟、中国现代畜牧职教集团等的联系扩大对外交流及影响。主动参与并积极发挥职教集团联合办学作用,牵头成立“甘肃现代农业机械职教集团”“甘肃葡萄与葡萄酒业职教集团”。主动对接对口支援我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及与我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江苏农牧职业学院、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兄弟院校深化对口支援与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院校、同行业学校、对口支援院校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继续实施优秀大学生访学计划,坚持每年选派优秀大学生到省外国家“双高校”开展访学活动。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创造条件,解放思想,放宽视野,主动出击,打开国际交流局面。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路径,引进吸引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开展专业课教师国际培训,力争实现学生国际双向交流突破。开展具有国际和国内就业市场需求的职业国际认证培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中亚国家农牧科技项目,促进毕业生国际就业。

(三)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发展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凝练办学特色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坚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学校工作,突出思想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打造一批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堂、优秀讲义和教学名师,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落实落地工作,建成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精品微课。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盯重大时间节点,定期分析研判学校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和新媒体运营管控,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错误观点在校园的传播和影响,守好用好管好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原则,强化校园民族宗教管控。

全面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贯彻意见》,落实学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坚持以培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为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线,持续深入开展立心铸魂等爱国主义教育行动,加强“四史”教育。持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借助古浪战役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力弘扬红军西路军精神和“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

树立“大思政”工作理念,着力构建思政工作大格局,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管好、用好校史馆、党史学习馆、挑战杯作品展示馆、畜牧文化馆、兽医标本馆、雅南艺术训练中心等,抓好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总结完善并继续实施“181”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进一步“坚持、固化、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在全省具有示范性的学生成长与发展教育体系。继续抓好届次化“挑战杯”大学生系列技能竞赛、大学生职业能力大赛等,争取在全省、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2.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落实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1121”教学改革计划。采取“1+6”模式,即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一个平台、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专业带头人选拔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职业技能竞赛计划等六项计划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对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坚持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结合,优化专业结构,深化内涵建设。借助全省技能脱贫长效机制建立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平台,以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为契机,主动适应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和“六个新武威”实践,立足甘肃省六大特色支柱产业、武威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及“8+N”特色产业,瞄准乡村振兴急需专业,开发特色优势专业,新设专业5—8个。在现有省级、国家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的基础上,集中打造8—10个校级品牌(骨干)专业或专业群,4—6个省级骨干专业或专业群,1—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或专业群。

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文件精神,聚焦打造“技能甘肃”目标任务,补短板、强弱项,落实校策方案,着力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甘肃样板”和“农牧示范”。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提培优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开拓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加大师生职业技能竞赛力度完善从院级到国家级的参赛组织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岗位的标准、课程与竞赛的标准和职业技能的标准有机衔接和融合。落实职业教育 “1+X”证书试点制度,在学校现有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试点的基础上,以畜牧兽医类、动物医学类、宠物养护类、食品科学类、汽车检测类、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人文经贸类等专业群为平台,适时对接焊接技术、宠物美容与护理、电子商务等专业“1+X”证书试点,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3.着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工程。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制定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工程实施方案》并推进实施。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引进机制,“十四五”期间,争取增加编制,加大引用、聘用人才力度,专任教师达到400人。注重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的培养培育,构建国培、省培、校培、院培四级培训体系,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培训计划。在现有校级、省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工作室基础上,以专业群为基础,集中打造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3个、名师工作室2—3个、校企应用协同创新团队2—3个。培育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4—6人;博士学位教师5—1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人才使用与考核新机制,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和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双青培养”工程,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4.深入落实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并落实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为目标,以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坚持上级部门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全面落实学生文明宿舍创建工程。完善并全面落实学校《学生文明宿舍创建工程实施方案》,健全落实安全责任、管理服务、创建激励、监督考核四个制度体系,引导广大同学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创建文明安全、健康向上、团结互助、和谐包容的学习生活氛围,自觉创建文明宿舍,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和谐校园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文化环境。

6.落实科研创新引领工程。树立“抓项目促发展”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学校《科研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和瞄准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搞科研、瞄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搞科研、瞄准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搞科研“三个瞄准”。建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研发能力强的科研团队510个。争取省级以上课题6—10项,厅级以上课题80—100项,科研成果转化35项,厅级奖励20项以上,横向科研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7.推进并实施精神文化引领工程。树立“文化促提升”工作思路,制定并推进实施学校《精神文化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凝练精神文化规范制度文化,提升行为文化,丰富物质文化,创新文化宣传工作,提升文化育人水平。坚持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综合学校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质量方针、质量意识等,构建“人人追求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文化价值观。

坚持以践行“质量价值观”为突破口,建立“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文化治理体系,培育教职工“以人为本”的敬业精神和质量意识,培养教职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实现学校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提升全校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质量文化氛围。

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步伐。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四德”建设,以“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为契机,大力弘扬“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奉献精神,结合“评优树先”,在学校掀起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彰显时代新风。

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武威市第一届“文明校园”的基础上,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继续按照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动阵地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的“六好”标准,全面加强质量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文明校园。通过推荐评选甘肃省道德模范、武威市道德模范、甘肃省先进典型、最美武威人等活动,在校园选树精神文明典型,引领带动广大师生向上向善。引导好校园青年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者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8.着力加强招生工作提高就业服务质量。落实《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主动适应招生工作新形势积极应对生源变化制定有效、可操作应对措施落实好全员招生、全员推荐就业制度。建立招生专业预警和部门招生奖励机制认真落实学《招生宣传工作方案》《中高职学校合作办学实施意见》和《校地合作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加大招生宣传和招生工作力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积极探索建设中高职联合学院,实现高职带动中职发展,抢抓“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制定专项招生方案着力解决生源不足问题。加大校友工作力度,促进学校资源与校友资源有机结合。深化“充分就业”工程和“就业质量”工程,优化就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四)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深化管理服务体制改革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办学竞争力。进一步深化管理服务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功能,构建安全、和谐、满意度高的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完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加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与平安校园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重要措施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把寻求政策机遇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作为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制定学校魅力校园凝聚工程实施方案》并推进实施加快校园环境规划编制和建设实施好校园文化提升和校园信息化等项目集中精力维修改造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老旧设施,拆除旧平房,建设必需新设施、增添必需新设备加大制约学校发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设施设备的配备及管理使用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校园环境育人水平

2.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加快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和重点实训基地高水平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集中打造1—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4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4—6个学校产教融合服务中心、1—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力争实现教学、实训、科研、培训和技术服务一体化。

3.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制定《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推进实施,加快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构建起统一管理、统一运行、自主管理、自主维护的网络管理系统。完成校园网基础设施改造,实现校园网达到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全校WLAN无线全覆盖,桌面总数达到3000个以上。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体系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年增加信息资源10TB。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集中打造10—20门校级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5—10门省级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以畜牧兽医国家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为平台,打造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动物医学省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为平台,打造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校园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配备完整的、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建设智慧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和服务平台,提高校园网系统的安全性。

4.着力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制定学《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并推进实施,树立“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彰显特色,科研反哺教学,积累服务社会”的理念,构建由“平台、项目、技术、资源”组成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建设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产教融合中心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等。着力打造现代农牧科技园、实习牧场、动物医院等产教融合中心和现代养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服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学校《校地融合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挥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作用,探索校农合作、校村合作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新途径,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助力职业教育服务“技能强省”。建立以甘肃畜牧工程干部培训学院管理为主体,各二级学院、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分项实施的培训管理体系,强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开展技术服务、科技培训,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三农”综合培训,年各类培训人数20000人以上。加大相关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力度,每年成人教育在籍学生规模稳定在2000人左右。

5.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管理服务改革,扎实推进后勤社会化服务。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增强预算管理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提高执行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设与绩效考核,提高后勤管理效益,加强后勤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创建“和谐、敬业、节俭、自律”的后勤文化,充分发挥后勤的“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功能。创新改革水、电、耗材等管理,全面建设节约型校园,积极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深入探讨改革学生食堂管理方式,建立含有教育引导学生内容的制度和评价体系,加强餐饮服务管理,提高饭菜质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标准水平。调整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力度。

6.建设平安校园体系。健全安稳组织领导体系,提供组织保证,完善维护稳定工作体系,筑牢制度保障,建立矛盾排查化解体系,健全预警机制,优化校园综合防控体系,打造防控格局。细化校园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把法治教育融入教学管理过程,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抓好安根本。创新安全管理服务体系,形成防控长效机制。以“智能、互联、协同”为建设理念,全面提升安防系统的综合应用成效。及时做好消防器材维护保养、更新,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及重点建设项目、重点领域的安全预防,加强风险防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积极平安校园。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学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师德师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和爱岗敬业精神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准确把握现代高职教育内涵和发展规律,正确应对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化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职业高等学校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和“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凝聚更多正能量,为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十四五”事业发展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能力,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办学治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打造政治坚定、团结和谐、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加强对中层干部,特别是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使用、培养、管理、考核与监督的配套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视野宽、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的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干部、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加大对外推荐交流任职和挂职锻炼的工作力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着力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凝聚事业发展强大力量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工作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推动群团工作改革完善教代会制度进一步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增强群团组织活力。深入了解教职工所需所想努力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切实增强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积极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提升服务离退休人员工作水平。

(三)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甘肃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甘肃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3)》,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创新加强制度废改立持续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体现办学特色、适应优质校建设要求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干部考核管理,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消除岗位懈怠,盘活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把建章立制和解决问题联系起来,把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统一起来,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严格制度执行。

“十四五”是学高质量的重要机遇期,全教职工要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深刻认识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踏实的作风,全面开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为把我校建设成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职业高等学校而努力奋斗!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十四五”事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

序号

名称

主要指标

“十三五”

完成情况

“十四五”

奋斗目标

1

办学规模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人)

8815

8000

在籍自考本科生等其他学生数(人)

2500

2000

2

图书及信息化建设

馆藏纸质图书总册数(万册)

47.1

55

电子图书(TB)

29.2

70

智慧教室数(个)

10

165

总带宽(GB)

1.5

5

3

师资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数

309

400

高级职称教师数

143

155

正高职称教师数

26

35

研究生学历(学位)专任教师数

90

200

双师型教师数

117

360

外聘教师

76

100

4

教学及专业建设

省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数

4

12

省级二等以上教学能力竞赛奖

6

16

专业数

48

56

应用本科专业数

0

4

国家、省级特色(骨干)专业数

8

16

5

课程及教材建设

主参编教材数(新增)

56

25

国家、省级精品或在线课程数(新增)

11

10

国家、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数(新增)

3

5

6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

7

12

牵头或加入省级及以上职教集团

11

16

7

实验实训

基地建设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

1.2

2

省级及以上重点实训基地数

2

4

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数

143

160

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1

15

省级产教融合中心

8

16

8

科学研究

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数(新增)

6

10

市、厅级科研课题数(新增)

81

100

省级(农牧渔业丰收奖等)科研成果获二等奖数(新增)

4

4

在省级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新增)

410

450

国家级论文(新增)

280

300

9

学生就业

创新创业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95

95

毕业初次就业月薪(元)

3800

4000

学生竞赛(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数(新增)

127

150

10

基础设施建设

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16.97

22.6 

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设项目:风雨操场1幢、学生公寓(楼)5幢、信息中心大楼1幢、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1个、博士公寓8套,产教融合中心大楼2幢。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